五年苦练默默无闻,一朝“抽象”全网熟知——“胶头滴管”球员到底是个什么梗?
2025-07-15
有兄弟私信,让我做一期胶头滴管球员。大家听过这个梗吗?如果没听过,那你一定见过这种特效。说白了就有点像多年前的蛇精脸。不对,应该是比蛇精脸更夸张一点。然后就有网友说看起来像实验室里的大胶头滴管。
而让这个梗爆火的是某手上的篮球创作者老铁自律的阿福。我第一次见到这个老铁还是在陈一帆的视频中,乍一看我去华尔兹,这是啊在和谁打球呢?原以为是纯搞抽象的,没想到确实有实力。然后我就多研究了一下,发现这哥们从五年前就开始发自己打球的视频了,当时的画风还很正常,有一定的流量,但肯定不算火。从今年1月的某一期视频开始,不知怎么就画风突变,成了现在这个样子。不过效果也很明显,点赞瞬间从六千多暴涨到8万多,之后也都是大几十万的点赞,单月涨粉一百多万,还增加了官方举办的各种校园型活动,目前已经是跟些野球圈大佬们谈笑风生了。
胶头滴管这个梗究竟有多火?不仅万物皆可胶头滴管,就连野球圈的前辈们啊都开始用这个特效了。其实就算不用这种抽象特效,博主阿福本人的颜值还是可以的,球技也绝对是野球场的中上水平。可没办法,现在的网络环境不搞抽象又活不了。就比如阿福五年前还是个黑皮体育生,老老实实发自己刻苦训练的打球视频,点赞最多也不过几千。他确实够努力,也够自律,但互联网上这种球员就是出不了圈。因为你再怎么努力,也追不上与职业球员的差距,甚至连半职业的门槛都摸不到,那就只能搞抽象了。不过在对篮球的热爱上,大家都是一样的。
胶头滴管球员的爆火,当然有机遇的原因,可在机会到来之前,他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,甚至老老实实的准备了五年。机会或者说运气这件事儿,很多时候确实是不平等的。有的人机会爆多,有的人机会报报少,但少的起码也能遇到那么一两次。做好准备的人就能抓住这个机会。在羡慕或者评价胶头滴管的同时,也不能否认他做出的努力。这么说,假如是个完全不会打球的门外汉,或者球技也没那么熟练,以抽象为第一生产力的博主,很多人可能看个乐子就过去了。但你发现这哥们儿除了特效魔性之外,确实还真有两把刷子,就忍不住多看一点他打球的视频。
类似天降流量的事情,互联网上几乎每天都在发生。可真正抓住流量并留住流量的又有多少人?选择成为胶头滴管,其实也就是捅破一层窗户纸的事儿。可当窗户纸被捅开之后,你得让人看到你是真有东西。所以现在全网那么多胶头滴管的视频,有的确实流量也很高,但是几乎没有出现过第二个像阿福这样象级的了。对于胶头滴管球员,其实我个人还有一个小小的期待,那就是过段时间之后,万一网友们对这种夸张的特效开始厌倦了,那阿福也可以试试回归初心,用自己的本来面目去打球,说不定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